“降低人才生活成本”主要在公共服务体制改革
“长安居,大不易”,有过在北京工作、生活经历的人,都会对高生活成本印象深刻。实际上,不只是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生活成本也都较高。也正因为此,才常有各种关于“逃离北上广”的报道。众所周知,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而要留住人才,尤其是不让年轻人才流失,而能安居乐业,就要像俞渝等人说的那样,减轻生活成本太高给他们带来的压力。
在北京等大城市“生活成本太高”,最直接的反映就是需要更多的开销,俞渝说的年轻人“每人每月花几千元住合租房”就是一个重要方面。即使是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新人才,在北京租房也要花去工资的不小比例。因为房租太高,也一直有人提出对年轻人才给予住房补贴,或者提供低于市场价的公租房等,一些城市甚至已经开始在这方面有所行动。
然而,年轻人才觉得在北京等大城市难以扎根,缺乏稳定感和归属感,房租贵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因为房租再贵,也基本上是市场行情的体现,对不同的人基本是一视同仁的。如果收入较低,可以选择租住远一些、小一些的房子。然而,年轻人毕业几年之后,普遍都会面临结婚、生子问题,再接下来就是孩子的入园、入学。由于相关政策和制度方面的严苛,大量在北京工作的年轻人难解决孩子的上学问题,这就很难不动摇他们继续留在北京的信心。
必须承认,目前北京等一些大城市人口众多,带来了“大城市病”等现实问题,有必要对城市人口进行一定调控。比如北京就在疏解一些低端产业。但在外来人员子女的入学条件上,一些城市却控制得太过严格,给很多人带来了许多不应有的困扰。不少大学毕业的高新人才,由于住合租房或者夫妻不在同一个区工作、社保有空缺时段等原因,凑不齐子女入学需要的“五证”。欢迎大人作贡献却不接受他们的孩子,这样的城市人口管理政策,合理性何在?
拿北京来说,目前有900万左右外来人口,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未来还有一定的人口增长空间。2018年,北京公布了第一批积分落户名单,但总数只有6019人。如果按照现在的落户计划,北京的数百万外来人口中,只有很少的人能够落户,占大多数的不能落户的外来人口中,很多人仍将为子女就地入学的事发愁。其实接受几十万外来人员子女入学真不是钱的问题,北京建设城市副中心未来三年就拟总投资超万亿。最近,西安、天津、广州等大城市都放宽了落户条件,或许北京作为首都,户籍改革需谨慎一些,但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难道不该加快推进吗?不能继续眼中只有人才没有他们的家庭,为他们人为增加生活成本了。
来源:红网 作者: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