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代理_刘尚希:财政政策离不开体制基础
一个主要的体制基础是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央地财政关系主要涉及二者之间财力与事权的划分,这会直接影响财政政策的实行效果。2021年,我国将有跨越2.8万亿规模的中央直达资金拨付给市县下层、直接惠企利民。这种“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在以前有过类似实践,好比,之前财政部门的州里财政处,就是管到州里层面;2005年针对部门市县发不出公务员人为的情形,搞了“三奖一补”,实质上也是中央资金直达。今年,我国探索确立常态化直达机制,是在之前履历做法基础上的进一步优化,其主要目的是阻止资金层层截留。固然,在详细实行历程中,也可能由于明白误差,令省级财政发生张望心理甚至疑心。好比,在中央资金直达的同时,省级财政对市县财力是否还需要照样“给足”呢?由于信息的纰谬称,省级财政对应该下沉若干财力未必能准确掌握,也缺乏一个公认的尺度。这就是体制基础的一个显著影响。另外另有辖区财政责任的问题,主要指省对省域局限内财政有辖区责任;同样,市对市域局限内财政也有责任。这种辖区责任,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必须是一级套一级的,从而形成财政责任的顺序。县域局限内的事情首先是县负第一责任,到了市域局限第一责任应该是市,省域局限内的第一责任毫无疑问应当是省。当问题或风险超出了一级政府财力时,责任就会一级级向上转达。因此,辖区责任的问题,现实上就是形成一个责任顺序,对改变地方的行为模式具有起劲作用,这也是一个体制基础的问题。
另外一个主要的体制基础就是预算治理体制。耐久以来,我国预算的统筹能力、资金宏观设置能力是相对偏弱的。一些预算治理事情仍着重于微观、着重于项目,包罗全方位、全历程、全笼罩的预算绩效治理,也更着重于资金的使用。事实上,这些操作层面的事情,可让预算执行主体肩负更多责任,同时赋予其更多权力。财政部门则应该更多在预算统筹、政策导向以及宏观资金设置等方面施展主导作用,将资金更有用地设置到经济、社会、生态环保等优先事项上去。若是只专注于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却忽略了设置效率,会带来更多新的问题。稀奇是在各领域、各方面风险不停增多的环境下,若何权衡这些风险,怎么对冲风险?应该有一个风险的排序,并以风险为导向来合理放置财政资金。哪个风险大,财政资金就往哪个领域倾斜,这应该成为提升设置效率的基本原则。固然,这又涉及各部门的职责与利益,调整起来存在较浩劫度。因此,从预算的角度来看,财政政策的体制基础也需要进一步健全。
泉源:北京日报 作者:刘尚希(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