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一月内两谈防止乱收费,有何深意?
就在上周,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三大治理违规涉企收费的措施,一个重要的目的是防止出现冲抵效应。
第一财经发表记者陈益刊评论文章分析,为何最近一个月时间里,总理两度强调绝不能让不合理收费抵消减税降费政策效果?
在3000亿元降费新举措正式推行的7月关键节点,这一反覆强调确有深意。
大规模减税降费是激发市场活力、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之策,上半年效果明显。一旦下半年因为不合理收费导致减税降费效果打折扣,可能导致市场预期反转,影响经济平稳运行。这也是总理反覆强调减税降费要不打折扣地落地。
今年上半年,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1709亿元。全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在前述“放管服”会议上,总理谈及近期调研发现企业普遍反映,减税降费是我们应对风险挑战、顶住经济下行压力最直接、最公平、最普惠、最有效的办法。他表示深化增值税改革“对稳住上半年经济起了很大作用”。
因此,减税降费政策事关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和微观企业健康发展,必须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受大规模减税降费冲击,部分地方财政困难,非税收入快速增长,乱收费案例时有发生,此时总理反覆强调,正是要遏制乱收费抬头之势,对乱收费抵消减税降费效果的行为露头就打。
今年上半年全国税收收入同比增长仅0.9%,创十年新低,部分省市财政收入负增长,这其实也反映了减税真正落地。
为了支持企业减负,中央和地方财政多渠道盘活国有资金和资产筹集收入弥补减税带来的减收,这也导致上半年非税收入同比增长高达21.4%,不过涉及降费有关收入仍继续下降。
但个别地方仍顶风作案,乱收费。一个典型案例就是近日国务院办公厅督查组曝光的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口岸部分单位和企业乱收费乱涨价现象。
比如,为了规避国家规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审批权限,满洲里市政府以经营服务性收费名义收取口岸设施建设维护费,但实质上这项收费的性质属于政府收费,而且是加重企业负担的乱收费行为。2018年这项乱收费规模为1.05亿元,今年前5月收取0.45亿元。根据国务院督查组测算,上述收费直接冲抵了70%减税红利。
李克强在“放管服”会议上表示,一些地方政府给企业设门槛、监管不规范,实际上就是为了增加非税收入。如果一些地方不是用特定收入而是靠收费导致非税收入出现非正常增长,将冲销减税降费效果,这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出“放管服”改革还不到位。因此,减税降费要与“放管服”改革协同推进,着力清理各类审批许可事项,规范监管行为,治理各种不合理收费,形成优化营商环境的合力。
上周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把清理规范涉企收费与“放管服”改革紧密结合。清理规范各地区各部门委托行业协会和部门下属事业单位等办理的事项,对属于政府职责且适合通过市场化方式提供的,要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确需交由下属单位等承办的,要纳入政府委托事项清单。推进中介机构与审批部门脱钩,规范中介市场,坚决纠正垄断经营、强制服务、不合理收费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