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提升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适配性
经济参考报发表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静文文章表示,今年二季度以来,中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境遇有明显改善。上半年民间投资增速由前5个月的5.3%回升至5.7%,今年以来首次出现增速回升,以民间资本为主的制造业投资由2.75%回升至3.0%,连续两个月回升。此外,统计局公布的私营企业信心指数也回升至2011年以来最高水平。
期间,信贷支持力度加强发挥了重要作用。据银保监会介绍,前5个月新发放的民营企业贷款占新发放公司类贷款的51.48%,平均贷款利率为5.98%,较2018年全年平均贷款利率下降0.92个百分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6.89%,较2018年全年平均水平下降0.5个百分点,其中5家大型银行的平均利率为4.79%,下降0.65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敢贷、愿贷、能贷”的长效机制正在形成。
不过,除信贷之外的金融支持力度仍有待加强。今年上半年,民企债券违约事件仍然时有发生,随着6月同业存单刚兑打破,金融机构出现信用分层,民营企业的信用利差又开始走阔。上半年民营企业IPO家数和募集资金净额较去年下半年有所好转,但仍远低于前期高点。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等表外融资同样出现边际好转,但上半年增速仍处于负增长区间。
文章认为,随着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适配性必须进一步提升,以解决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6月在陆家嘴论坛上提出,应通过加快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大力发展直接金融、调整现存的间接金融结构,从而提高金融体系整体的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这为下半年乃至未来更长时间金融体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首先,金融供给侧改革将更加注重服务实体经济。今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指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预计金融体系将会在结构性去杠杆的前提下,通过对地方政府和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限制,使资金投向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其次,直接融资市场发展将进入新阶段。目前信贷在融资结构中占比80%以上,股权融资不超过10%,债券市场则基本是一个准信贷市场,债券品种单一且交易不够活跃。以科创板的正式推出为标志,中国将致力于建设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完善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进而不断提升直接融资的比重。
最后,间接金融体系将不断调整优化。中国银行体系虽然体量巨大,但是布局不合理,特色不鲜明,“过度竞争”与“服务空白”同时存在。未来,银行体系应以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增加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业务比重,并不断改进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
此外,金融开放将继续加快推进。当前中国对外开放特别是金融开放已经进入快车道,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的持股比例、经营范围、业务范围限制等都将对外资逐渐放开,更多外资机构将会加入竞争,共同推进中国金融服务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可以预期,在这些发展导向之下,持续改善融资结构,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仍将继续出台,金融业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力度也将不断增强。随着民营、小微活力增加,中国经济有望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