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娱乐总代理_耕地问题要算明了账
要准确和周全熟悉我国耕地现状。我国人多地少水缺,人均1.4亩耕地,不到天下平均水平的四成。且一年三熟的耕地仅占15%,近半耕地仅一年一熟;耕地质量本底不高,中低产田面积较大,近半耕地漫衍在山地丘陵区域。近年来,耕地结构连续北移,光热水搭配更好的南方耕地占比下降,北粮南运趋势显著。加之后备耕地资源有限,短期内弥补耕地难度较大。
值得注重的是,最新的河山“三调”数据显示,天下耕地19.18亿亩,已迫近18亿亩耕地红线;10年间耕地削减1.13亿亩,与“二调”相比,年均削减面积在扩大。近年来,名贵的耕地在一些人眼里成了“唐僧肉”,一些地方违规占用耕地植树造绿、挖湖造景,占用永远基本农田生长林果业和挖塘养鱼,一些工商资源大规模流转耕地改变用途,严重袭击耕地珍爱红线。由此来看,当务之急是要坚决停止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农田就是农田,不能挪作他用。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应当明确,耕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菜等生产,永远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非农建设不得“未批先建”,那些违法侵占的,必须“完璧归赵”。对已划定的永远基本农田,任何单元和小我私人不得私自占用或者改变用途,重大建设项目选址确实难以避让的,经依法批准,应落实补划义务。
农田须是良田,不能以次充好。打好耕地珍爱组合拳,要守住数目和质量“双红线”。提高耕地质量更有需要和现实针对性。高尺度农田建设是提升耕地质量的有力抓手。在实行中,要注重提高建设水平,完善建后管护机制。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耕地决不是任人觊觎的“唐僧肉”,而是天下人民的“大熊猫”,要给耕地珍爱增添“护身符”,给非法占用戴上“紧箍咒”。
泉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