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大发展 夯实基本面
人民日报发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形势室主任杜飞轮文章表示,多年来,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有力夯实了经济发展的基本面。
一是交通基础设施突飞猛进,形成了以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等共同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高铁总里程居世界第一,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2/3以上,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居世界之首,建成了一大批大型生产用港口码头,在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十名的港口中,中国港口均占有七席。
二是能源基础保障作用显着增强,形成了煤、油、气、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生产体系。2018年中国能源生产总量达37.7亿吨标准煤,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和核电在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
三是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形成了包括光纤、数字微波、卫星、程控交换、移动通信、数据通信等覆盖全国、通达世界的公用电信网。电话网络用户规模居世界第一,建成了全球最大的4G网络,基于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位居全球之首。
四是水利、生态、公共设施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公共资源配置有效性显着提升。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等一批重大水利设施建成使用,长江、黄河、淮河、太湖等江河治理及防洪设施建设成效积极,城市水电气热、交通、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这些基础设施的发展不仅为中国提高经济发展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产业蓬勃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章指出,基础设施是决定一个地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8年世界竞争力报告》指出,近年来中国经济竞争力显着提升,其中一个很突出的因素就是中国对硬件及软件基础设施投资加大。从中国现实情况看,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和提质增效,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发挥好投资关键作用,提升中长期供给能力,形成供需互促共进良性循环的必然要求。合理配置基础设施,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需求多样化和需求结构变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增强中国经济发展韧性的现实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