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城市群诞生!4个词看清40年财富大趋势
2010年的时候,有一次和张五常教授吃饭,他给我们讲故事。
说是1969年一群大咖讨论渔业经济,一位后来获诺奖的朋友提出,公海渔业如果私有化,只能有一个业主,所以就会垄断渔产品价格,张五常立刻反驳,说“如果世界上的所有农地都是我的,就分租出去给无数农民使用,农民互相竞争,就不会再垄断”。
他对自己的观点很以为是,若干年后据此提出,“中国经济令人惊异,主要是因为地方之间的激烈竞争,两千多个县,就是两千多个公司”,这个观点广受关注,但追本溯源,县域之间能有竞争,还源自于政策开放,像《春天的故事》说的,“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改革开放40年,深圳的标志性意义怎么说都不为过,去年很多纪念活动,政策红利、人口红利、全球化机遇,这些解释过去都对,但小老百姓关心的是,未来40年会怎么样?尤其是在遇各种负面消息缠绕、挣钱越来越难、焦虑越来越多的时候,机会在哪里?
两年前,规划粤港澳大湾区的消息就已经传出,声动一时,事隔两年,正式规划出炉,中间各种情势大变,内部承压,外部纠纷不少,所以这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其实承载的希望更大,全文11章、25000字,远探2035年,信息量很大。
如果仅把它看作是一个针对5.6万平方公里、7000万人的地域规划,那就真的小看了,有人说,投资就是赌国运,这个规划藏的大趋势,你应该看得更深远一点。
02
之前40年,开放是主题词,人年轻,肯吃苦,脑子活络,给点政策就绽放。
1978年-1998年,主要是换脑子、打基础,解决双轨制、国企等问题,1998年之后有房地产、互联网、全球化三大主题,支撑了20年的高增长。但是“easy”模式结束了,不管你愿不愿意,要面对的就是全球竞争,一方面,很多国家把中国当主要对手,这两年的贸易争端、华为问题就能看得很清楚,另一方面,还有一些国家在拷贝中国模式,迅速发展,比如越南,很多去过的人都说看到了20年前中国的影子。
资金、人才、技术的争夺都很惨烈,单一主体胜出的概率都不高,所以流行组团。
大如欧盟,主流则是吸睛无数的三大湾区,实在是人类经济发展的高亮点,粤港澳大湾区基础很好,大湾区第四极是一定的,可先看下这个比较图:
● 旧金山湾区最为人称道的是硅谷。
● 纽约湾区的标识是华尔街。
● 东京湾区走的则是典型的“产学研”模式,当然,这里也有丰田、索尼这些大公司压阵。
● 那粤港澳大湾区拿什么来竞争呢?看规划也是组了最强阵容。
总量有11万亿GDP,去年全国GDP总量90万亿(不含港澳),占比颇高,整体的战略定位是:粤港澳大湾区建成世界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期望不小。打个比方,这就像经济奥运会的竞技,这是中国选拔出来的种子选手。
03
关于这个规划,全文25000字,各种解读很多,信息量太大,项目太具体,估计看得都有点晕。
猫哥统计了下的词频,从这个角度带大家解读下,机会在规划里,这点你要信。出现最多的词是这些:
有四个词出现了百次以上,是关键点。最多的词是合作,后面再说。
“创新”提了139次。
按着猫哥的看法,这大概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立身之本了。如果说未来中国经济势必要走向创新驱动,那么这里目前的势头更好,规划对具体的产业也写的非常清楚,值得细看:
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发展壮大为新支柱产业,在新型显示、新一代通信技术、5G和移动互联网、蛋白类等生物医药、高端医学诊疗设备、基因检测、现代中药、智能机器人、3D打印、北斗卫星应用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重大产业项目。
“服务”提到了129次。
重点集中在金融、资本、信息、法律知识产权等等,描述及其详细,力度很大,机会很多。核心要义,就是要实现区域内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让要素资源更有效的配置,让人流物流信息流更高效,这个投入巨大,涉及面极其广泛,这几项尤其要关注:
1)香港要发展成为大湾区高新技术产业融资中心,广州要建设区域性私募股权交易市场,建设产权、大宗商品区域交易中心,还尝试建立碳排放为首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
2)要逐步扩大大湾区内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和范围。建立世界级机场群和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力争实现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
3)要实现免费高速无线局域网在大湾区热点区域和重点交通线路全覆盖。实现城市固定互联网宽带全部光纤接入。还要推动资费合理下降,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