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切“叫停水产养殖”欠妥
羊城晚报发表时评人戴先任文章表示,中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养殖给农民、渔民及地方政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入,给消费者提供了大量的鸡鸭鱼肉等食品。但很多地方的水产养殖却存在污染环境的弊病,尤其是中国的水产养殖很多是散户养殖,排放污水、滥用抗生素、不合理的投饵型养殖方式等等,成了一些地方环境污染的重要污染源。
虽然目前水产养殖造成水体污染,但不能将水产养殖归因为水体污染的原罪,水产养殖造成水体污染,是由不合理、不规范的养殖方式造成,并不能怪罪到水产养殖的头上。况且科学合理的养殖方式,还能对水生态环境起到净化修复的作用。
一些地方相关部门却不问前因后果,对水产养殖“一刀切”、一禁了之。如有地方将养殖户合法承包的养殖场进行强拆。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这种简单粗暴、一禁了之的做法,既损害了养殖户的合法利益,也阻碍了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文章指出,这种貌似“铁腕治污”的做法,更像是一种懒政:通过引导当地的水产养殖规范化发展,相比简单的一禁了之来说,是一项技术活,也更费时费力,需要相关部门提供技术支持与指导,还需要他们加强监管与监督,而一禁了之,就少了这些麻烦,虽然粗暴但对治污却显得很有效。这种“一刀切”做法,也更暴露了相关部门治污能力的欠缺:没有能力做到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鸡鸭鱼肉,就只好通过一禁了之来完成治污任务。
2016年农业部印发的《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中有明确的规定,坚决防止全区域、全流域、全海域的“一刀切”,盲目扩大禁养范围。该禁的自然要禁,但不该禁的也不能禁,要避免对水产养殖“一刀切”,要能寻找到环境保护与水产养殖之间的平衡点,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及加强监管来提高养殖水平。
文章最后说,类似为了完全各种工作任务而实行“一刀切”的管理做法并不鲜见,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是另一种形式主义与形象工程。艰巨的治理任务,不是“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的借口,相关部门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简单粗暴的管理。对此,需要上级部门能够制订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避免下级部门为了完成任务,对任务进行“一刀切”的执行,也需要提高政府部门的行政执法水平,强化相关人员的为民服务意识,从而才能遏制这种“一刀切”的治理办法,让政府部门能够真正为民办实事、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