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把握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

作者: www.680la.com 分类: 恒达注册 发布时间: 2022-07-05 15:54
  中评社北京2月19日电/“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命门’所在。企业必须在核心技术上不断实现突破,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掌控产业发展主导权。”

  “科技竞争就像短道速滑,我们在加速,人家也在加速,最后要看谁速度更快、谁的速度更能持续。”

  ……

  关于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用形象的比喻,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事业。从“向科学进军”到迎来“科学的春天”,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科技一直在抢抓机遇,不断开拓创新。

  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依赖进口、容易被别人“卡脖子”的严峻挑战,科技创新怎样才能做到化危为机、与时俱进、继续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市场需求日趋强劲,重大成果不断涌现,创新之路越走越宽

  科技水平影响民族兴衰,创新能力关乎国家命运!

  历史经验一再表明,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机遇走向现代化的国家,都是科学基础雄厚的国家;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机遇成为世界强国的国家,都是在重要科技领域处于领先行列的国家。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空前密集活跃。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以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脑科学、再生医学等为代表的生命科学领域孕育新的变革,融合机器人、数字化、新材料的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加速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当今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浪潮激荡,中国科技准备得怎么样?

  毋庸置疑,我国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

  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嫦娥四号、北斗三号、载人航天、大飞机、中微子振荡等重大创新成果举世瞩目;高铁网络、移动支付、数字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人工智能等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战略高技术领域持续取得重大突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8.5%。

  创新的浪潮,在不断奔涌。年轻的浙大教授胡海岚在《自然》杂志同时刊发两篇论文后,收到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发来的邮件,对方想一起开展脑科学项目研究,表示“这是未来最有价值的一个研究”;中科院上海有机所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单项成果,转化效益达4.57亿美元……

  一些前沿领域在国际上进入并行、领跑阶段——

  人工智能被誉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中的战略性技术。《纽约时报》曾撰文指出,世界人工智能的另一个中心在中国。这一领域崛起的不是几家而是一批中国企业,腾讯、百度、依图、商汤……他们开始把研发中心放到美国硅谷。相关统计显示,当前中国的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专利申请数量以及融资规模均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全球最值得关注的100家人工智能企业,中国企业超过20家。《经济学人》杂志甚至这样说:“从前美国那些科技公司的老板,想要看看世界最前沿的科技,只要推开门就行了,现在他们还得飞去中国一趟才算看全了。”

  科研人员、设备、资金等支撑条件今非昔比——

  截至2018年,我国研发人员总量预计达418万人,居世界第一。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世界首位,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1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3万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经历了从少到多、从学习跟踪到自主创新的过程,兴建和投入使用了散裂中子源、强磁场装置、同步辐射光源、大型天文望远镜、海洋科考船等一大批大科学装置设施,设施数量、建造规模和覆盖领域逐步扩大。2018年全社会R&D支出占GDP比重预计为2.15%。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向高质量转变,既向科技创新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需求,也为成果转化应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庞大市场。

  从基础研究到核心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原创”“关键”“引领”等词语越来越多出现在中国科技的词典里。科技领域不断崛起的新动能,正快速重塑经济增长格局,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

  中国科技创新释放了活力、培养了自信、找准了坐标,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发展道路。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怀进鹏表示:“信心足、路子对、基础好、市场大、拉动力强,中国科技一定能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深耕基础研究,培育创新氛围,核心技术研发奋起直追

  成绩令人欣喜,但现实让人警醒:我们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依然不足,容易被别人“卡脖子”。

  我国钢铁年产量超过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仍生产不出一些特种钢材;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国,我国每年的集成电路进口额高达2000多亿美元;高性能飞机发动机严重依赖他国,高端汽车仍以外资、合资品牌为主……

  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习近平总书记对“卡脖子”问题早有洞见,曾在多个场合反覆强调,“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一个互联网企业即便规模再大、市值再高,如果核心元器件严重依赖外国,供应链的‘命门’掌握在别人手里,那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

  实践反覆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被人“卡脖子”,是挑战,也是机遇。它倒逼我们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中奋起直追。

  ——创新布局上,要让企业成为真正的创新主体。

  “走不出实验室的技术不能称之为关键核心技术,只有能转化为成熟的产品,实现大规模应用的技术,才是名副其实的关键核心技术。必须充分认识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中科院计算所原所长、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国杰院士认为,不仅要利用高校院所的科研力量,还要大力支持有技术实力和创新意愿的龙头企业,让他们牵头,联合高校院所合力攻关。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