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外贸面临三大挑战
一、外部因素导致12月份出口同比负增长
证券日报发表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何飞文章介绍,2018年12月份出口同比增长-4.4%,创2018年单月同比最低增速,三方面因素导致12月出口同比下降:
一是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导致外需强劲势头减弱。2018年12月份,摩根大通全球、美国、欧元区的制造业PMI分别为51.5%、54.1%、51.4%,虽然都保持在荣枯线以上,但都创下了2017年以来的新低;韩国、澳大利亚、中国台湾、南非的制造业PMI(或PMI)分别为49.8%、49.5%、44.8%、49%,都位于荣枯线以下。相比2017年12月份,中国主要出口国家及地区的经济景气状况减弱,外需开始受到明显影响。2018年12月份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均值低于2017年同期284点。从主要出口国家及地区数据看,2018年12月份中国对美国、欧洲、日本、巴西、印度、南非、澳大利亚、中国台湾的出口增速都为负值。
二是2018年12月份出口增速受到2017年同期高基数影响。2017年12月份出口金额2315.23亿美元,为2017年全年的最高值,出口增速为10.73%,出口金额和增速基数双高。在此情况下,2018年12月份的出口增速不佳显而易见。
三是贸易摩擦带来的滞后影响开始集中显现。12月份,贸易摩擦导致的国内企业“抢出口”行为进入尾声。尽管过去几个月,中央与地方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出口企业的政策,各地对出口类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给予了更多支持,但这些政策的红利释放需要一个过程,政策对冲作用尚无法立刻显现。
从2018年全年来看,中国出口2.4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9.9%。出口总金额表现较好的同时,出口目的地进一步拓展,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速高于整体出口增速。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出口占出口总值的比重进一步提升,继续保持第一大出口主体地位。
二、内部需求减弱是进口负增长的主因
文章分析,2018年12月份进口同比增长-7.6%,创2017年以来最低增速,影响因素有三方面:
一是大宗商品进口价格继续下跌。2018年12月份,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下跌,CRB综合、油脂、食品、家畜、金属、工业原料、纺织品指数均值较2017年12月分别下跌16.46、27.15、10.97、47.06、43.26、21.48、9.56点。全球油价继续下跌,WTI原油均价下跌至48.98美元/桶,较2017年12月均价低9美元/桶。尽管部分商品的进口量有所增加(比如原油),但由于价格下跌明显,进口总额增长受到显着制约。
二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2018年三季度,中国经济实际GDP增速降至6.5%,相比二季度下滑0.2个百分点,这是自2015年以来首次出现的新情况。2018年12月份制造业PMI为49.4%,自2016年8月份以来首次跌破荣枯线。这表明中国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经济下行和内需放缓均不利于进口扩大。比如,从进口量看,2018年12月份的大豆进口量为572万吨,较2017年同期大幅减少383万吨。